目前分類:產科 (6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凱倫結婚之後好不容易懷孕,也平安產下一個壯丁,準備與先生浸潤在幸福快樂的日子之中。然而光是餵母乳這件事情,就讓她累得人仰馬翻。雖然她知道「母乳是上天給的最好禮物」,「母乳等於母愛」,餵母乳的好處已經不在話下;但是一旦面臨哺餵寶寶時,卻成了這位新手媽媽每日最大的壓力來源。某日凱倫突然覺得全身無力,兩邊乳房硬得像個石頭一樣;老公一不小心撞到她的胸部,就讓她痛得哇哇大哭。一量體溫,不得了已經燒到39度,趕緊送至門診治療。好不容易,比平時大兩倍的乳房漸漸消退,但從此就擺脫不了層出不窮此起彼落的硬塊。以前書上那種慈祥母親平和餵奶的畫面,怎麼都在現實中完全破滅?讓她開始打消餵母乳的意念。相信這應該是許多哺餵母乳的媽媽所共同面臨的難題。

除了乳頭、乳暈外,乳房的基本構造是由12~20個乳葉所構成,內部組織主要是乳腺,並由乳小管的匯集連接到乳管,最後聚集在乳頭下方的輸乳竇。當寶寶吸允母奶時,輸乳竇旁邊的平滑肌會將乳汁擠出。首先必須先澄清一個觀念,乳腺炎與乳腺管阻塞是不相同的事情。當哺餵母乳時,乳房出現脹痛的硬塊,表面皮膚發紅、發燙,但並沒有發燒的症狀,則實為乳腺管阻塞。如果產婦出現發燒畏寒,合併乳房硬塊、脹痛,奶量明顯減少,則稱為乳腺炎。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日本一位空姐,涉嫌掐死自己五個月大的兒子;遭到警方逮捕時表示,自己討厭養孩子…」;「32歲女子產後疑似罹患憂鬱症,自住家14樓跳下身亡…」類似在產後發生的悲劇,似乎不斷地在各國社會中發生,也讓大家開始重視對孕婦產後的身心照顧。

平安生子對於一個剛完成懷胎十月的女性來說,理應是一件喜悅的事情,更是全家迎接幸福的一個重大開始;然而對於一個家庭而言,新生兒同時也是一個壓力的來源,尤其是新手媽媽。產婦不僅在生產完後,要開始調整身體,重新調適產後的改變;同時也須照顧新生兒的一切,常常導致睡眠不足,作息時間混亂。這些問題造成身心的影響,常會讓一個初為人母的女性,一時之間手足無措;龐大的壓力接踵而來,如果無法適時調適,便容易產生產後憂鬱症。

由於大家對於生理疾病比較重視,對心理疾病則較易疏忽,因此估計產後憂鬱症發生的機率從5-25%之間,但極有可能被低估了。根據美國精神科協會對於產後憂鬱症的定義是:在產後四週內發生的情感性疾病及精神病。通常發病時間為產後兩週;這種心理疾病可能會持續數週甚至一年以上。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已經37歲的C小姐,結婚五年一直無法順利懷孕,到處求神問卜也都沒有好消息到來,最終還是尋求醫學的幫助,藉由試管嬰兒的治療方式,總算盼到好孕來。然而,從懷孕開始一直斷斷續續都有少許的出血,著實讓她神經緊繃了許久;原以為只是懷孕初期不穩定的因素,時間過了孕期三個月,醫師卻發現她的胎盤位置過低,日後可能會演變成「前置胎盤」,再三告誡她要小心,以免意外發生大出血的情形。自從醫師告訴她這個情形之後,讓她的心情始終忐忑不安,深怕哪一天真的會發生大出血的情形,因此造成她整日憂心忡忡。所幸隨著週數越來越大,胎盤位置也離子宮頸越來越遠,終於擺脫前置胎盤的威脅,也讓她最後如願平安生下一個健康的寶寶。

所謂的前置胎盤(placenta previa),指的是胎盤位置在子宮的下段,覆蓋著子宮頸的內口。依照覆蓋內口的程度分為四種類型:
1. 完全性前置胎盤(complete type):胎盤完全蓋住子宮頸內口。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懷孕對所有準備當爸爸媽媽的人來說,是一個既歡喜又期待的一件事情;尤其對於好不容易才懷孕的夫妻來說,更是一段充滿興奮卻又怕期待落空的過程,因此一開始懷孕,便會戰戰競競地面對未來十個月的挑戰,深怕一個不小心或者一個不留意,就會失去期待已久的胎兒。

一對已經求子多年的夫妻,藉由人工受孕的方式才終於懷孕成功;當他們知道懷孕的那一刻開始,雖然心情非常高興非常興奮,但每一天對他們來說,卻都是心裡無法放鬆的折磨。懷孕前三個月因為不穩定性較高,所以每一次回診檢查,總是抱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情;每當聽到寶寶的心跳聲後,兩人才會放心不少。四個月過去,這塊心中的大石頭總算可以放下,但卻又擔心寶寶可能營養不夠,因此聽了藥師的建議,買了一大堆的健康食品。某天拿著6大罐維他命到診間詢問:「王醫師,除了這些維他命需要吃之外,還需不需要多補充什麼…。」

俗語說:「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」,「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」,因此大多數的人會認為,想要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,那就先從懷孕開始。大家對維他命等健康食品總是有個迷思,就算正常日常生活飲食,還是希望多補充健康食品來增加「營養效果」,甚至寄望有神奇功效。事實上,健康食品的補充雖然能夠彌補日常飲食之不足,但卻不能代替正常飲食;也就是說,孕期中的孕婦對於某些營養素,需求量比孕前高,加上懷孕後胃口會變得比較好,且新陳代謝會變得更有效率,懷孕時確實需要補充許多營養成分;但如果孕婦每日的飲食攝取充足且均衡,絕大多數的營養素就可以從食物中取得,並不需要再額外補充維他命,就能提供胎兒成長所需的營養。只是若孕婦偏食或個人特殊體質如素食、飲食不定、抽菸、糖尿病或服用特定藥物等,易造成攝取營養失衡,則必須補充這些所謂營養品。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南茜和妹妹從小生活在一起,感情非常濃厚,當長大各自嫁人後,仍常常連絡,聊工作、聊生活瑣事。然而兩人卻同時面臨了一件事情,那就是結婚已經多年,肚皮仍舊沒有消息。妹妹礙於家裡公婆壓力,因此比南茜早一點就醫檢查,而且選擇了試管嬰兒的治療。雖然第一次的治療不幸失敗了,她不灰心再接再厲繼續下去,第二次總算讓她如願以償,也順利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。南茜看到妹妹幸福地享受家庭生活,著實羨慕,因此鼓起勇氣跟先生一同去門診。

這次她也直接選擇了試管嬰兒的治療,幸運的是一次就成功懷孕,雖然過程中常常出血,害她很擔心,但一路走來也都平安度過,羊膜穿刺報告的結果也都正常。直到懷孕六個月時,高層次超因波的醫師告訴南茜,肚子裡的寶寶似乎比同週數來的小,請她回產檢醫師門診。隔天南茜馬上飛奔門診,「王醫師,怎麼辦,我的寶寶比較小,會不會有問題?」經過解釋後,只要持續追蹤即可,總算讓南茜放心不少。相信很多準爸爸及準媽媽,對於腹中胎兒的體重非常在意,巴不得寶寶能將媽媽吃下去的營養都吸收進去;但常常事與願違,還很有可能意外發現胎兒體重過輕的現象。到底懷孕中胎兒的體重變化如何,才是屬於正常範圍呢?

其實胎兒發展大小的因素很多,比如說先天因素(包括了種族及地理因素)、母體營養、胎盤功能及其他外在環境因素或疾病的影響。因此,在臨床上我們只能就之前醫學所統計的資料,來當做懷孕時評估胎兒體重的參考,或許隨著時代的演進,這些標準極有可能需要重新檢討評估。然而,對於某些胎兒本身體重而言,假若體重過輕或過重,都代表著臨床上某些病態的存在,甚至具有潛在性的危險,準父母親及醫師不得不需要特別留意後續的發展。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懷孕已經八個月的梅樂蒂,挺著大肚子頗為行動不便。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,滿心期待新生命到來,卻也開始緊張起來,畢竟第一次準備當媽媽,難免會不知所措。等待的那天終於來臨,半夜突然感覺到底褲溼答答的,作為一個準媽媽她的直覺那就是「破水」了,因此便和先生趕緊叫了計程車趕去醫院。在醫院待產中,陣痛確實令人難熬,就算平時已經非常能忍痛的梅樂蒂來說,也不得不呼天搶地般的叫著。就在待產的六小時後,在身旁陪伴她的機器突然發出嗶嗶的聲響,也驚動了護理站的護士小姐,匆匆忙忙地趕到病床邊。原本她以為可能是要生了,但卻見小姐以非常急促的口氣打電話給醫師,並且囑咐她深呼吸,並加快點滴的流速,給予她戴上氧氣罩。原來身旁的胎兒監視器顯示,寶寶的心跳有緩慢的跡象。當醫師來病床邊時告訴梅樂蒂說:「剛剛胎心速率往下掉,可能代表胎盤功能出了問題,安全起見需要緊急進行剖腹手術…」梅樂蒂與先生聽完後,心情更為緊張,簽完手術同意書後便送去開刀房。還好有胎兒監視器的監控,寶寶出生後並沒有發現後遺症,也平安渡過生產的危機!

準媽媽在產房待產時,腹部會被綁上兩條帶子,並接上一台機器,這台機器就是胎兒監視器。利用都卜勒及壓力偵測器兩種電子儀器,來偵測和紀錄胎兒心跳速率,以及子宮收縮的頻率和強度。早在西元1816年法國一位醫師Laennec,利用類似喇叭形狀的聽筒,貼在孕婦肚皮上來聽胎兒的心跳,但這種只聽胎心的方式,並不能確實了解胎兒狀況;尤其是待產中子宮收縮時,胎心率的變化有可能是胎兒窘迫的危險徵兆,因此必須連續偵測胎心頻率及變化形狀,以防意外發生。隨著醫學演進,利用都卜勒儀器可以確實紀錄胎兒心跳的變化,可分為外接式及內接式兩種方式: 一、外接式胎兒監視器:由於只要裝置在孕婦肚皮上,簡單又不具侵入性,因此目前大部份產科皆使用此種胎兒監視器。二、內接式胎兒監視器:由於需要在破水時伸入子宮內,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,現在已經鮮少使用。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高齡懷孕對於喬伊絲來說,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。從懷孕一開始便常常陰道出血,不知跑了多少次醫院;熬到懷孕中後期,由於體力負荷較大,外表看起來挺年輕的喬伊絲,挺著大肚子造成腰桿無法挺直,著實讓她不得不承認年紀的影響。不過她還是非常幸運地順利產下了一個女寶寶,一路走來也將寶寶帶的相當地健康。經過了一年多,喬伊絲意外發現自己又懷孕了,由於已經有前一胎懷孕的經驗,因此這胎整個孕期變得輕鬆多了。然而等到懷孕8個半月,醫師告訴她寶寶胎頭尚未轉下來,囑咐她多做膝胸臥式運動。離預產期已經只剩下兩週的時間了,產檢時醫師發現寶寶還是胎位不正,雖然第一胎是自然生產,但為了安全起見,建議她採用剖腹產較好。聽到這個彷彿晴天霹靂的消息,心裡遲疑著:「好不容易第一胎能順利自然生產,現在居然要開刀!」頗讓她焦慮不安及恐懼。最終與醫師溝通後,她還是接受醫師建議採取了剖腹生產。如果是第一胎胎位不正,絕大多數孕婦會採用剖腹產的方式生產,但很多第二胎以上的孕婦遇到這個問題,常常感到手足無措,極度不想在這個時候面臨開刀的命運,到底第二胎胎位不正可否自然產呢?

在孕期七個月時,大約有25%的機會胎頭尚未轉正;到了懷孕八個月,只剩下不到10%的機率能夠轉為正常胎位;然而第二胎以上的孕婦,由於腹部肌肉較為鬆弛,腹腔體積較大,因此更容易導致胎位不正,但最終多數能轉為正常胎位,只有不到3%的孕婦仍維持胎位不正的狀態。除此之外,其他影響胎位的因素可能包括了早產、多胞胎、子宮肌瘤、子宮異常構造如單角子宮、雙角子宮等。

如果孕婦胎位不正,臨床上依寶寶在子宮內姿勢分為三種型態: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艾琳結婚沒多久,很快就有了好消息。不僅老公非常高興,包括了婆家及娘家所有人都非常期待新生命的到來。由於是家中第一個孕婦,因此希望肚子裡的金孫能夠健健康康。因此打從懷孕剛開始,婆婆便很關心艾琳的身體狀況,一直再三提醒艾琳要多注意飲食。孕期初期的害喜,著實影響了艾琳的食慾;看到這個不想吃,聞到那個便想吐,看在婆婆的眼裡,心裡當然著急,因為她擔心艾琳肚子裡的金孫沒有辦法吸收營養。因此三不五時就叮嚀艾琳,要勉強自己多吃一點,給了艾琳心裡莫大的壓力。還好害喜的階段很快就過去了,說也奇怪,突然食慾變得很好,以前看到就會厭惡的食物,現在反而是美食。於是乎,艾琳不用婆婆的叮嚀,自己就會特別注意飲食。不僅老公疼她,每個禮拜帶她去吃大餐;婆婆媽媽也不定時準備好了補品給艾琳吃,看在全家人的眼裡,大家都期待有個「白白胖胖」的娃娃誕生。沒想到,剩下最後一個月時,艾琳已經胖了25公斤,血壓突然飆高,全身水腫,看到鏡子裡的自己,讓艾琳完全不認識了自己;由於罹患了子癲前症,不得不提前剖腹生產,寶寶出生時體重才不到2000公克,原來吃的都胖到自己,後悔莫及。

「一人吃、兩人補」是準媽媽最常陷入的迷思,深怕腹中寶寶營養不足、發育不良,因此拼命吃。這樣吃的結果,往往造成孕期體重增加過多,不僅孕婦身材嚴重變形走樣,也容易引起一些懷孕的併發症,甚至導致生產困難,造成胎兒的傷害。要如何做好孕期的體重管理,應該是所有孕婦需要好好注意的。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L小姐目前是一個懷孕8個月的孕婦,再過一個多月,就要跟先生欣喜迎接新生命的到來。前一陣子,因公務需要至外地出差,在旅館待了一個晚上,當時不覺得有任何異狀。不料,兩個星期後突然在外陰部發現一塊突出的肉疣,起初不以為意,以為是懷孕賀爾蒙引起的改變;但肉疣面積越來越大,雖然不痛不癢,但總是心裡有個疙瘩,一直等到產檢時,才請醫師幫她解決這個難以啟齒的問題。沒想到,檢驗結果出爐,竟然確定是俗稱的菜花,讓她直呼不可思議。「王醫師,我已經很久沒跟先生在一起了,先生應該也很乖…怎麼可能呢?」更讓她訝異的是,因擔心胎兒從陰道生產的時候感染菜花,由於時間緊迫不得不採用剖腹生產的方式,以避免新生兒受到感染。

很多人對「菜花」一詞並不陌生,甚至傳統上把它視為一種骯髒、羞於啟齒的疾病。菜花真正的名稱是尖形濕疣,是由人類乳突狀病毒(HPV)第6、11型感染所引起的傳染病。因為外形呈現小指狀突出,外觀形狀類似花椰菜,因而得此稱號。絕大部分的「菜花」是經由性接觸傳染,潛伏期一般從3週至8個月之久,也可能長達20個月。通常好發於男女生殖器及肛門附近,亦可出現在手、口腔、舌尖、唇、上顎、直腸、咽喉等處。不同部位的人類乳突狀病毒,不易互相傳播,例如手部的病毒不易傳染到臉上,而生殖器的人類乳突狀病毒則不會傳染到非黏膜之部位。

很多人誤以為菜花只是經過性行為傳染,只要性生活單純,就應該不會被傳染,但事實上不然。病毒可在體外存活30分鐘之久,除性接觸外,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,也可能透過自然環境中的汙染物傳播,像是馬桶座墊、溫泉、三溫暖、飯店毛巾,只要上面沾有菜花感染者所留下的人類乳突狀病毒,一經接觸,都有可能媒介病毒因而染上菜花。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結婚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,是可以收到許多祝福,是一種幸福洋溢的感覺。然而對於 T小姐來說,卻無法享受這樣的氛圍。她的先生自小罹患了肌肉萎縮症,由於不良於行,需要倚靠他人協助生活。或許是緣分,自從兩人交往後,T小姐跟現在的先生默契十足,最後也答應了先生的求婚。雖然在娘家的阻力下,讓她承受了不少壓力,但經由兩夫妻不斷地努力說服,最終仍順利步入禮堂。婚後沒多久,T小姐懷孕了。在高興之餘,她與先生卻擔心起來,因為她們不想讓下一代遺傳到先生的不幸。「王醫師,我們應該怎樣確定寶寶不會有這個疾病呢?」經過了一番解釋,T小姐做了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基因的抽血檢測,報告出來她本身沒有這項基因;但為了慎重起見,她堅持再做一次羊膜穿刺,很高興她們的寶寶是完全正常的,兩人現正期待這個新生命的到來。

什麼是脊髓性肌肉萎縮症(Spinal muscular atrophy,簡稱SMA)?這是一種遺傳疾病,俗稱「漸凍人」,主要致病原因是第五對染色體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缺失,使得脊髓前角的運動神經元產生漸進性退化,而導致全身肌肉逐漸萎縮、軟弱無力,因此造成走路、爬行、吞嚥、呼吸等動作困難,甚至死亡。這種疾病除了少部分是自體的基因突變所致,大部分都是父母遺傳下來的,是屬於「隱性遺傳」。正常人有兩個以上這種基因,而帶因者則只有一個,本身並不會發病,與正常人一樣。如果父母都是帶因者,如此生育的下一代便有二分之一的機會是帶因者,四分之一的機會是正常人,四分之一的機會是肌肉萎縮症之患者。

這種疾病的患者肌肉萎縮呈對稱性、下肢較上肢嚴重且身體近端較遠端易受影響。不分男女都有可能發生,而發作年齡從出生到成年都有可能,依其發病年齡、疾病嚴重程度和影響肌肉程度分為三型: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Y小姐今年已經年過45歲,幾年前意外發現自己罹患第二型糖尿病,因此開始每天須注意飲食及服用藥物的生活。時間一年一年地過去,好不容易藉由試管嬰兒的治療,終於讓她得到好孕,而且一次還是兩個寶寶,著實讓她跟先生興奮不已,非常熱切地期待兩個小天使的到來。然而,面對懷孕的過程,她也開始緊張起來,因為不僅要面對高齡產婦的懷孕風險,她還要跟高血糖一起奮戰,不由得對於未來產生恐懼。「王醫師,我該如何平安度過懷孕過程的難關?」所幸,經過了新陳代謝科與婦產科兩位醫師的合作控制下,Y小姐終於卸下重擔,平安順利喜獲兩個麟兒。其實只要控制得宜,很多患了糖尿病的女性一樣可以健康正常懷孕!

糖尿病可分為兩型,第一型糖尿病發生的可能原因是,自體免疫反應破壞了胰臟製造胰島素的功能,以致於終身需要以注射胰島素來治療。由於發病年齡較輕,亦稱為青年發作型糖尿病。第二型糖尿病則是大家常聽到的年老型糖尿病,因為周邊組織對胰島素產生抗阻性,導致於身體無法控制血糖。這種疾病發作年齡較晚,與肥胖比較有相關性,也與家族遺傳有關,因此也稱作為成年發作型糖尿病。另一種糖尿病則是懷孕前並沒有糖尿病的發生,只有在懷孕期間發現,稱作為妊娠糖尿病。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小姐已經結婚很多年,肚子一直不見隆起的好消息,努力了許久最終只好求助於醫師。由於經過了三次人工受孕都失敗的結果,因此夫妻倆決定嘗試試管嬰兒的治療。很不幸第一次試管嬰兒的治療,驚喜中看到傳說中的兩條線,卻在一個月後出血,以流產收場。休息了幾個月後再度嘗試試管嬰兒,這次卻失敗了。經過了一番努力,C小姐幸運地受到老天的眷顧,終於盼到好「孕」的到來。然而當走上懷孕的這條路開始,她腦海裡不斷出現一些負面的想法,一點風吹草動的症狀,C小姐就會非常緊張,深怕上帝給她的好「孕」用完了。尤其是到了五個月之後,她每天都很關心肚子裡的小寶貝,不僅勤作胎動紀錄,甚至三不五時拿零嘴甜食來測試寶寶的動靜。「王醫師,我的寶寶最近動的比較少,會不會有問題啊?」經過了檢查評估,也衛教了正確觀念,才讓神經緊張的C小姐,舒緩了心中的焦慮。

所謂的「胎動」,指的是胎兒自主性的運動,可能是局部的,或是呼吸、吞嚥羊水的動作,也可以是全身性的翻滾或手腳活動。一天24小時,胎兒通常大部分時間都處在睡眠狀態,不過在睡眠時也會有身體上的活動。在安靜睡眠期時,胎兒不受外在刺激的影響,此時就算媽媽觸摸腹部或叫喚胎兒,也不會有胎動反應;而在活動睡眠期很容易受到外在聲音、媽媽姿勢的改變而產生身體的動作,此時寶寶心跳也會加快。一天當中胎兒清醒的時間很短,在這期間寶寶會做一些肢體運動、或脊椎屈伸運動、翻滾運動,因此胎動動作較大,也較頻繁。一般胎動最頻繁的時間是在晚上9點至凌晨1點之間,白天則是吃完飯後,由於血糖上升,胎動的次數也比較多。

早在懷孕兩個月時,胎兒便會開始自主性活動;三個月手腳生成後,胎兒便有手腳及身體翻轉的運動,只是孕婦感覺不到而已。第一胎約20週,第二胎約16-18週後,媽媽真正開始感覺到寶寶的存在了。不過剛開始時胎動並不會很明顯,之後會越來越明顯且頻繁,甚至可以在肚皮上看到突然隆起一塊突出物。而孕婦們對胎動的初體驗,也各有不同的感受,形容的感覺像腸子蠕動、或小球滾動、甚至像蟲子在肚子裡爬的樣子。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小姐結婚五年曾經懷孕過一次,可是到了兩個月胚胎一直沒有心跳,最終只好以人工流產手術收場。經過了2年,這次好孕終於來報到;一路胚胎成長都很順利,已經熬到3個月了,似乎都比想像中的好,也如願以償領到了夢寐以求的「媽媽手冊」,準備接受未來幾個月的產檢。然而第一關作母血唐氏症篩檢的檢查時,卻意外接到診所來的電話。「D小姐,上次產檢抽血報告出來有點問題,請您回診醫師要跟您解釋報告內容。」D小姐聽完之後,腦筋一片空白,馬上衝到診間來問報告的結果。「上次唐氏症篩檢的結果,您的寶寶得到唐氏症機率有點偏高,可能需要做羊膜穿刺進一步評估…」還沒聽完醫師的結論,D小姐臉龐已經悄悄流下兩行淚水。「王醫師,聽說羊膜穿刺很可怕,很危險,可不可以再做一次抽血檢查?」經過了一番解釋,D小姐終於理解報告的意義,也放心接受羊膜穿刺的檢查。很幸運地,一個月後報告出來是一個正常的小男嬰。到底羊膜穿刺的危險性如何,是否一定要做,每個產婦都必須事前詳細了解。

唐氏症是導致新生兒智障以及多重先天性構造異常的一個主要原因,也是胎兒染色體異常發生率最高的疾病;尤其在超過34歲以上的高齡產婦,懷有唐氏症寶寶的機率會大幅上升,而且隨著年齡呈現直線的增加。根據台灣衛生署的初步統計,台灣每848位新生兒當中,就有一位是唐氏症的患者。因此現在產檢中,幾乎每個孕婦都會先接受母血唐氏症的篩檢。由於醫學對於唐氏症的了解更多,從以往懷孕4個月左右抽血檢查,到現在在懷孕3個月左右的胎兒頸部透明帶及鼻樑骨測量,在在都是期望能夠以傷害性最少、風險最低、準確度提高的方式,來做產前的篩檢。以往單純抽血篩檢的準確度大約只有60-80%,現在經由胎兒頸部透明帶及鼻樑骨的測量,加上母血中的賀爾蒙(乙型人類絨毛性腺激素(freeβ-hCG)及妊娠相關血漿蛋白-A (PAPP-A))數值,可以偵測出85%以上的唐氏症寶寶。確實造福了不少夫妻。然而,這類的檢查,目的只是做篩檢而不是最後的確定診斷。況且如果報告結果顯示是低危險群,充其量只能說預測胎兒得到唐氏症的機率比較低,而不是確定不是唐氏症,因此很有可能仍舊生出一個唐氏症的寶寶。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對於高齡的L小姐來說,能夠結婚沒多久,馬上就有好消息,應該是最幸運、也最高興的一件事情,這對夫妻馬上跟家人一同分享這份無限的喜悅。然而,當L小姐正準備開始人生的初體驗時,卻開始面臨無形的壓力。由於L小姐懷這胎是夫家的第一個金孫,因此公公婆婆都表現出無比的興奮,也因此對於L小姐懷孕的過程特別的關心。不管是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情,包括飲食在內,長輩們都會仔細的叮嚀;不過在飲食這部份卻造成L小姐很大的困擾。每當這個孕婦想吃某樣東西時,婆婆都會很緊張的跟她說:「這個好像不能吃哦」,可是偏偏孕婦有時對於某些食物真的慾望很強。某日產檢L小姐忍不住帶了婆婆一起來門診,「王醫師,夏天到了,到底西瓜可不可以吃啊?」她偷偷看了婆婆一眼,再問:「我好想吃一份生魚片!」經過了一番解釋,婆婆終於了解正確的觀念,也體會媳婦的需求,離開後開開心心地帶著媳婦,一同去吃了一頓豐盛的日本料理。

自從精卵授精產生胚胎後,胎兒開始與母體產生互動的旅程,無論是所需的營養或是產生的代謝物質,都是藉由母體來提供及排出。因此懷孕後,除了必須注重營養攝取外,對於可能影響胎兒發展或是可能引起流產、早產的食物,也是在懷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。然而,對於一個孕婦來說,飲食有哪些禁忌呢?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H小姐年紀已經近40歲,好不容易找到心目中的白馬王子,婚後馬上積極計畫懷孕,所幸上天也很眷顧她,等了5個月後終於有好消息。從一開始懷孕,H小姐非常注意孕程中的細節,該注意的一定會注意,該服用的也一定會照摽準作;由於是高齡產婦,因此產檢需要做的,也一定配合醫師的囑咐。一關一關走來,似乎都很順利,不僅羊膜穿刺報告顯示是一個正常的女寶寶外,孕婦身體狀況目前都OK。只是當懷孕22週安排高層次超音波時,卻意外發現寶寶的生命線---臍動脈,比別人正常少一條。H小姐開始心慌,即使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其他部分都正常,還是無法解除她心裡的焦慮。「王醫師,我的寶寶只有一條臍動脈,怎麼辦?」經過無數次解釋及安撫,H小姐總算鬆了一口氣,勇敢迎接未來的新生命!

臍帶與胎盤是人生中唯一使用一次的人體器官,而臍帶是母體與胎兒之間傳送物質的橋樑。在胎盤內,胎兒的血液循環與母體的血液循環交換營養物質和氧氣,藉由通過臍帶,將這些物質送到正在成長的胎兒的體內,同時臍帶也將胎兒代謝產生的廢物傳送至胎盤,排出體外。正常人的臍帶含有三條血管:兩條臍動脈及一條臍靜脈,外面則包覆著一層用來保護臍帶內血管,以免於受壓迫的膠狀物質。因此如果將臍帶橫切來看,可以看到一大(靜脈)兩小(動脈)的血管排列。

單一臍動脈發生的機率大約將近千分之五到十,換言之,不到百分之一的機率,而雙胞胎發生機率則較高,大約百分之五左右。由於臍帶與腎臟、心臟、腸胃道及生殖器官是源自胚胎同一胚層,因此近1/3單一臍動脈的胎兒較易合併其他器官的異常,如心臟構造異常,食道閉鎖,腎臟構造異常或肢體發育不全等。此外,少數胎兒有染色體異常的可能,最常見的是第18對或第13對染色體多一條。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F小姐的第一胎由於胎位不正,當時選擇了剖腹生產;但是產後對於進開刀房有著難以抹滅的陰影,恐怖的心結一直到現在還存在。現在她已經懷了第二胎,下個月就要進入預產期,到底要不要再一次接受剖腹產,F小姐與老公都一直遲疑不決。「王醫師,我可不可以嘗試看看陰道生產?」我相信,不僅是一般民眾,即使在醫界對於「一次剖腹產,終生剖腹產」的傳統觀念,也會有不同的看法。

剖腹產後陰道生產(vaginal birth after caesarean, VBAC)指的是前胎剖腹產後,這胎選擇陰道生產的方式。通常剖腹產在子宮上可能有兩種傷口:一個是在子宮下半段順著子宮肌肉肌理方向橫切,另一個是與子宮肌肉肌理方向垂直縱切。由於手術後會在子宮上產生一個疤痕,此處是所有子宮肌肉層中最薄弱的地方;當進入產程時,如果子宮強烈收縮,容易造成子宮破裂。然而在1980年代以後,大家對於剖腹產手術所造成子宮疤痕的認識更深,咸認為子宮下半段並不會受到子宮收縮的影響,因而引起子宮破裂的機會大約為0.2至1.5%,機率不高,因此鼓勵大家採用自然陰道生產。但經過了十年在全球各地所發表的結果來看,卻又發現子宮破裂的風險似乎不是想像的那麼低,因此美國婦產科學會訂出了一套標準,目前台灣醫界也大多參照此套作業標準。

如果採取剖腹產後陰道生產有什麼優點呢?通常願意採取這樣生產的方式,大多是避免剖腹產的併發症,如傷口感染、腹部器官沾黏、麻醉風險或影響寶寶呼吸問題。但是如果採用這樣方式生產,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風險,如子宮破裂的危險性。如果嘗試中途失敗而改採剖腹產,也使得傷口感染的機率倍增。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L小姐在最後一個月的產檢中,發現感染了乙型鏈球菌,當時服用了一個禮拜的抗生素,也在待產過程中,接受抗生素的治療,所幸在生產後,寶寶健康,檢驗出來也沒感染的現象,因此快快樂樂地帶著寶寶回家作月子。孰料,一個星期後因寶寶黃疸而住院治療,卻意外檢驗出寶寶尿液中有乙型鏈球菌,因此建議住院治療一個星期。「王醫師,為何寶寶當初檢驗報告OK,卻又感染了?」母親焦急的心情完全顯露在臉上。乙型鏈球菌為何會造成新生兒健康的影響,如何預防,所有孕婦都應該先了解。

乙型鏈球菌普遍存在於自然環境中,比較容易寄生在女性的泌尿道及生殖道裡;大多數感染此菌的女性沒有症狀,只有少數人會有泌尿道感染的徵兆。國人女性有多少比例感染此菌,目前並無統計資料,國外則從2~3%至20~30%都有,可見感染率頗高,但實際上發病的機率則不高,換言之,並非所有婦女感染此菌後一定會有症狀,生產時新生兒不一定會絕對感染;但嬰兒一旦感染造成疾病發生,死亡率可高達25~50%,因此才會建議孕婦產前檢查並預防性治療,才能降低新生兒染病致死率。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W小姐剛開始懷孕不久,一切似乎都很順利,也安然渡過前三個月,胎兒目前心跳穩定,子宮也沒有特殊狀況。不料近來天氣氣溫驟降,辦公室裡同仁間開始流行感冒,為了保護自己及胎兒,W小姐戴起口罩以做好「防疫」工作。不料,隔一天早晨起床後,她開始覺得喉嚨不舒服,到了下午咳嗽、流鼻水、頭痛的症狀紛紛出現,原來感冒病毒已經在身上發威了。為了要保護胎兒健康,W小姐強忍身體的不適,不肯尋求醫師的診治,怕的是藥物可能對胎兒的影響。過了幾天,W小姐全身無力,緊急被同事送往醫院進行治療。「王醫師,服用的藥物會不會對胎兒發育有不良影響?如果有,我寧可自己繼續忍下去…」經過解釋之後,W小姐勉為其難地接受建議治療,也幸運地躲過可能引發肺炎的風險。相信很多孕婦一定有相同的經驗,當自己生病的時候,往往陷入兩難的思考,到底孕婦應如何安心、安全的用藥呢?

胎兒生長的來源主要是靠母體,而母體的血液循環必須透過胎盤,才能將營養物質傳送至胎兒體內;包括藥物在內,運送通過胎盤到胎兒體內循環勢必在所難免。然而藥物通過胎盤的程度及速度,除了藥物本身的特性外,也與用藥時胎盤的結構、機能及孕婦自身代謝藥物速度有關。至於藥物影響胎兒的程度,最關鍵的是使用藥物的時機,以及藥物性質、劑量、治療時間長短及毒性等。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近日來,政府宣佈孕婦及嬰幼兒可以開始施打新流疫苗,各地學校及衛生所前,都可以看到大排長龍的父母親帶著小朋友,辛苦地排隊等候施打;然而,卻很少看到挺著大肚子的孕婦在等候人群中,但是在門診中已經有很多孕婦紛紛詢問:「王醫師,到底地打疫苗會不會影響小寶寶啊?我已經快生產,仍舊可以施打嗎…」雖然政府在各媒體一直宣傳疫苗的安全性,教導民眾要去接種疫苗,卻忘了應如何讓全國孕婦能安心接受疫苗注射。H1N1新型流感疫情全球延燒,孕婦應該如何正確面對?

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疫苗的成分。疫苗的組成分為兩種:活性減毒病毒及去活性病毒。與季節流感疫苗一樣,新流感疫苗是以裂解型病毒粒子作為抗原,來誘發人體產生對抗新流感病毒的抗體。換言之,此種新流感疫苗只有含有流感病毒的一部分,不含有完整的病毒顆粒,也就是不活化的病毒,所以注射此種疫苗不會誘發新流感的疑慮。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S小姐今年38歲,屬於晚婚族的一員。好不容易懷孕了,除了心裡的喜悅外,也開始為將來寶寶是否正常而擔憂。近日來從報章媒體得到一個新的訊息,一種可以檢查基因的技術-晶片式全基因體定量分析,可以及早知道胎兒是否有特殊疾病;然而費用不便宜,到底要不要做,頗讓夫妻倆人傷腦筋。「王醫師,做了羊膜穿刺不就夠了嗎?有需要做這種新的醫療科技嗎?」相信許多準父母也同樣有相同的困擾。

現代醫學日益精進,為人類幸福帶來更多的保障,當然也包括下一代的健康。以往的產科學只能用徒手或是簡單的儀器,來「預測」腹中胎兒的狀況,但準確度相當地低,也因此生出遺傳疾病或是異常胎兒的比例較高。漸漸地,隨著醫療儀器的發展,超音波的應用讓婦產科醫師可以穿透肚皮,來了解胎兒構造是否有問題;以及檢驗技術的改進,無論是絨毛膜採樣或羊膜穿刺,讓染色體異常的胎兒可以事前篩檢出來。然而所有準父母一定想知道的是:「這些檢查結果正常就一定代表我們的寶寶沒問題嗎?」事實上則不然。任何一項檢查都有盲點,尤其是基因的問題,非染色體檢查即可知道異常。因此各種講求高精確度的檢驗方式便陸續應運而生,其中之一就是晶片式全基因體定量分析(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, aCGH)。

Dr.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